@KTzone » 數碼 - 電腦用品 » 數碼 - 電腦教學寶庫 » Mac OSX x86詳細安裝與初步測試


2008-6-1 11:38 被遺忘的人
Mac OSX x86詳細安裝與初步測試

[長久的蘋果夢,今日終見曙光]

  蘋果的OSX系統是無數PC玩家夢想的東西,無奈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不可能在已有一台PC的情況下,純粹出於愛好而去購買一台Mac。因而無數的Mac介面外殼、Mac OS模擬器運應而生。但介面外殼的類比終究是徒有其表,而OS模擬器(比如PPC)則是很難達到真正的Mac運行速度。

  但世事難料,誰也沒有想到約伯斯竟然會忽然宣佈將在蘋果電腦上開始使用Intel的處理器,消息一公佈就給了無數PC玩家一個華麗的遐想:我的PC什麼時候可以裝上Mac OSX。蘋果當然不會讓自己的作業系統輕易的運行在普通的PC上,添加安全晶片進行控制是意料中的事情,但出乎意料的是,很快就有人將這個安全措施破解,無論如何這也讓我們這些PC鐵杆第一次有了真正與蘋果親密接觸的機會。

  為了讓盡可能多的PC玩家體驗到蘋果的精彩,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儘量採用最簡單的辦法,來講解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圓大家的蘋果夢。我們已經有了如何利用“Ubuntu Live CD”和外置USB硬碟安裝OSX的方法,我們這裡使用的是更簡單的雙硬碟法,只額外需要一個普通的硬碟即可。

  
[img]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50815194021_98556.jpg[/img]

  目前最受歡迎的tiger-x86.tar.bz2,它的名字說明了它是蘋果最新的作業系統——Tiger

  [簡簡單單,虛擬機器中使用Mac OSX]

  因為要力求簡單,所以我們使用的是已經安裝好的OSX鏡像,就是這幾天鬧得沸沸揚揚的“tiger-x86.tar.bz2”,它可以通過BT在網上下載到。它其實是一個利用破解的Mac OSX x86安裝好的系統鏡像,下載回來後是一個BZ2格式的壓縮包,可以用WINRAR進行解壓,大小6G左右,也就是說我們最起碼要空出一個是NTFS格式的分區來放置它,在常用的FAT32分區中它是無法解壓的(注:FAT32分區格式下Winrar操作檔不可超過6G)。

[img]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50815194127_65597.jpg[/img]

  解壓出來的檔和我們下文要用到的dd.exe

  解壓出來的檔中包括tiger-x86-flat.img,它是一個已經安裝好的鏡像,可以使用VMWare5.0這個虛擬機器啟動。

  
[img]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50815194317_76114.jpg[/img]

  用VMWare5.0打開tiger-x86-flat.img這個鏡像,我們可以更改此虛擬機器使用的記憶體和各種外設。

[img]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50815194348_75537.jpg[/img]

  啟動tiger-x86虛擬機器
 
  
[img]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50815194501_57618.jpg[/img]

  Mac OSX在虛擬機器中的啟動介面,虛擬機器的啟動速度是相當快的。


[img]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50815194534_97883.jpg[/img]
  虛擬機器的截圖,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系統已經認出所使用的硬體是P4 3.06G CPU,這也說明這裡使用的OS X的確是x86版的蘋果作業系統。不過由於Mac OS X x86是最新開發的,因而它對硬體的要求也相當苛刻,最低要求CPU支援SSE2指令集,部分軟體的使用還要求使用SSE3指令集,而且這個要求在目前是無法繞過的。

  在VMWare5.0虛擬機器中,Mac OS X雖然可以正常運行,但速度並不能令人滿意,滑鼠操作起來有嚴重的跳躍感和滯後感,進行一個軟體啟動操作也是半天才會有反應。這樣的系統運行速度最多也就是看看樣子,絲毫沒有實用的價值。


  [化虛為實,特殊鏡像軟體安裝OS X]

  在虛擬機器中運行OS X不是我們這次的最終目的,下面我們來講解如何將這個鏡像完整的克隆到物理硬碟中去。

  在這一步中我們要先將第二塊硬碟連接到系統中去,為了後面的操作方便最好還將第二硬碟設置為從盤,並和第一塊硬碟連接到同一IDE線上。雖然這種連接方式不是必需的,但它可以儘量簡化使用克隆軟體時的複雜性。

  接著我們需要下載DD FOR WINDOWS,位址為[url]http://uranus.it.swin.edu.au/~jn/linux/rawwrite/dd.htm[/url],它是一個鏡像拷貝軟體,可以將OS X鏡像轉移到物理硬碟上去。

  下面我們需要啟動Windows XP下的命令列視窗,並轉換到DD FOR WINDOW所在的目錄,鍵入:“dd –list”(這裡用引號表示需要鍵入的內容,下同)。我們將得到一個連接到WinXP系統的所有磁片的清單,其格式為\\?\Device\HarddiskX\*,其中x表示硬碟編號,*則是代表的是硬碟的分區。一般來說第一塊硬碟為Harddisk0,第二塊硬碟為Harddisk1。這裡請注意所有的編號都是從0而不是從1開始的。

  這裡一定要記清dd --list檢測的硬碟清單,分清兩塊硬碟的編號,否則在下一步中可能會導致硬碟的資料損失。接著確保第二塊硬碟中已經沒有資料,或者已經是備份過的資料,因為鏡像拷貝將導致目標硬碟上所有的資料被刪除,注意是整個硬碟的資料,而不是單個分區。

  然後在Windows XP命令列視窗中輸入:“dd bs=1048576 if=e:\macx86\tiger-x86-flat.img of=\\?\Device\Harddisk1\Partition0”這裡我們假設tiger-x86-flat.img 放在了e:\macx86這個目錄下。命令開始執行後,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提示,只會在命令列下方出現兩行版權說明。此時的CPU佔有率很低,筆者的電腦只有3%左右的佔有率,似乎沒有什麼東西在執行。但只要除了版權說明外沒有額外的出錯提示,那麼鏡像拷貝就是在執行中,不要以為CPU佔有率低它就沒有運行。筆者因為沒有主機殼,沒有硬碟指示燈就兩次犯了這個錯誤。耐心等待10分種左右後,會出現“XXXX IN”和“XXXX OUT”的命令提示,到這裡為止鏡像的拷貝完成。

  最後我們需要關閉系統,將兩個硬碟都取下,再將第二塊硬碟也就是目標硬碟設置為主盤接入電腦,重新啟動。

[img]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50815194739_10112.jpg[/img]
  在啟動過程中,根據硬體的不同,有些電腦可以直接啟動,也有部分電腦可能會出現停滯,那就要在出現上圖的提示時按任意鍵進入選項模式。在選項模式中我們可以通過輸入“-x” 進入沒有限制的安全模式,不過安全模式是需要使用密碼登陸的,所以我們還需要重寫密碼。再次重啟,並在選項模式中輸入“-s”,進入單使用者模式,這個模式下是類似LINUX的命令列操作,我們需要輸入:“sh /etc/rc”,接著螢幕上會執行數列操作,停止以後再次輸入:“passwd curtis”,系統會要你輸入新的密碼,並要求再次確認,完成以後重新開機即可。

  此外從上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系統其實是把任何顯卡都標示成一塊符合VESA的標準顯卡,這樣可以得到最大的相容性,但也會喪失當前顯卡的大部分硬體加速能力。如果有的讀者在啟動中得到了一個黃屏告警,那麼可以更換一塊顯卡再試。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