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校園 - 歷史草堂 » 揭秘古代後宮選妃制度:不靠顏值全靠拼爹


2015-7-14 18:07 Pingky_bb
揭秘古代後宮選妃制度:不靠顏值全靠拼爹

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後宮裡面的女人很漂亮,很美麗,但是你錯了,事實上並非如此,那麼後宮女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女人渴望哪種婚姻呢?今天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清朝後宮是凡與皇帝沾邊的女子,都是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出來的。貧民百姓想選上秀女那真是難於登天,就算是旗人的女兒那也得是有背景,有勢力。其實長得好不好不是很重要,主要是拼爹,爹牛B那她的路走的就輕鬆愉快,爹不牛B,那就啥都白扯。
[img]http://i1.funpeer.com/i54ILDgL4dq5.jpg[/img]
清入主中原后,旗人有八旗和內務府包衣三旗的區別。八旗包括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共二十四旗,這是清政權賴以統治的主要支柱;內務府包衣三旗則是清皇室的奴隸,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
所以,儘管清初將八旗和包衣三旗的女子都稱為秀女,但挑選的方法和她們在宮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選一次,由戶部主持,可備皇后妃嬪之選,或者賜婚近支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選一次,由內務府主持,其中雖然也有一些人最終被逐漸升為妃嬪,但承擔後宮雜役的,都是內務府包衣之女。
到了清代後期,包衣三旗的應選女子就不再稱為秀女,而在挑選宮女時,就明確地說「引見包衣三旗使女」了。
所以說,能夠成為清廷后妃的,主要是八旗秀女。選秀女的目的,除了充實皇帝的後宮,就是為皇室子孫拴婚,或為親王、郡王和他們的兒子指婚,重要性自不待言。秀女們要走進紫禁城高高的宮牆,也就不那麼簡單了,必須經過一道道的考察。
[img]http://i1.funpeer.com/qr1KErwhd33E.jpg[/img]
[b]表面上的甄選制度[/b]
首先,要嚴格審查旗屬與年齡,不在旗的想參加選秀,勢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選秀,也是自討苦吃。
順治朝規定:凡滿、蒙、漢軍八旗官員、另戶軍士、閑散壯丁家中年滿十四歲至十六歲的女子,都必須參加三年一度的備選秀女,十七歲以上的女子不再參加。乾隆五年進一步規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規定的年限之內因種種原因沒有參加閱選,下屆仍要參加閱選。沒有經過閱選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二十多歲也不準私自聘嫁,如有違例,她所在旗的最高行政長官——該旗都統要進行查參,予以懲治。根據清宮檔案,到清末光緒年間,最小的是十一歲,大的可達二十歲。每到準備挑選秀女的時候,先由戶部奏報皇帝,奉旨允准后,立即行文八旗都統衙門,由八旗的各級基層長官逐層將適齡女子花名冊呈報上來,到八旗都統衙門匯總,最後由戶部上報皇帝,皇帝決定選閱日期。因為有病、殘疾、相貌醜陋而確實不能入選者(說是這麼說,其實有人啥都好辦),也必須經過逐層具保,申明理由,由都統咨行戶部,戶部奏明皇帝,獲得允准后才能免去應選的義務,聽其自行婚嫁。當應選的秀女們在神武門外走下騾車后,先由戶部司官維持秩序,再由太監引入宮中。御花園、體元殿、靜怡軒等處,都曾是閱選秀女的場所。一般每天只閱看兩個旗,根據各旗參選秀女人數的多少進行搭配。通常是五六人一排,供皇帝或太后選閱,但有時也有三四人一排,甚至一人一排的。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這叫做留牌子;沒有選中的,就撂牌子。然後,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複選,複選而未留者,也稱為撂牌子。經複選再度被選中的秀女,還有兩種命運:一是賜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一是留於皇宮之中,隨侍皇帝左右,成為後妃的候選人。
[img]http://i1.funpeer.com/tj7TxjV22ezI.jpg[/img]
如果成為後妃的候選人,手續會更為複雜,初次「引閱」之後,屢屢「復看」,有「記名」的,這是被選中留牌子的;有「上記名」的,這是皇帝親自選中留牌子的。最後,還要經過「留宮住宿」進行考察,在留宮住宿的秀女中選定數人,其餘的都撂牌子。其實這個制度就是給沒人沒勢力者定的,有人有勢力的直接被內定了,也許那些大臣把自己的女兒們嫁給皇帝,皇帝連碰都不會碰一下,她們就只得空守深宮大院,孤獨終老。有個老妃說過一句話,「女子入宮,無生人樂」。真是如此,三宮六院各路嬪妃能受臨幸者也就那麼幾個,這些女子前赴後繼的跳進這個黃金打造的火坑,樂此不疲,唯有紅顏老死時,才知一生完全錯了。這麼複雜嚴格的甄選制度,讓人們都以為那選出來的都是天仙,其實看到照片只能呵呵一聲,腦中一群草泥馬咆嘯而過。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