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校園 - 歷史草堂 » 古代「筷子」文化 古人結婚曾陪嫁筷子!


2015-2-18 14:13 LiLily_Li
古代「筷子」文化 古人結婚曾陪嫁筷子!

[img]http://imgapi.nownews.com/?w=640&q=80&src=http%3A%2F%2Fs.nownews.com%2Fcf%2F1e%2Fcf1ebf02de727a380183812b0fb3b9a6.jpg[/img]

中國人使用筷子的歷史相當久遠,從現代考古發現來看,至少在新石器時代,古人便開始使用筷子了。幾千年來,有關筷子的說法、用法和忌諱等等,形成了中國古代特有的『箸文化』。
筷子的最早記載始於何時?

[b]《說文解字》中稱[/b]
『箸,飯攲也』
根據中新網報導,這東西在古人眼裡並不一般,《說文解字》中稱,『箸,飯攲也。』攲在古人眼裡是一種奇巧之物,不僅西方人覺得中國的筷子不可思議,就是古代中國人自己也覺得筷子的發明很絕。
現在流行的『筷子』叫法,在明代以後的文獻中才較多出現,開始叫『快兒』、『快子』。被引用較多的說法,是陸容《菽園雜記》中有關時俗的記載。那時水上行舟之家講究避諱,以吳中(今蘇州)一帶為甚,如忌諱『翻』、『住』等字眼,於是稱『幡布』為『抹布』,『箸』為『快兒』。
明人李豫亨在《推篷寐語》中則是另一種說法,他認為船家將『箸』稱為『快子』,並不是『箸』與『住』諧音,而是『箸』與『滯』諧音。『世有諱惡字而呼為美字者,如立箸諱滯,呼為快子。』船家取意行舟快如飛,久而久之便喊開了,『快子』按文字學規律,漸漸變成了『筷子』。

[b]古人使用筷子有哪些規矩?[/b]
《翦勝野聞》記載
唐肅侍膳 『拱箸』遭朱元璋嚴懲
在古代,吃什麼食物時該用何種筷子都有說法。《禮記•曲禮上》是這樣說的,『飯黍毋以箸』,意思是吃米飯時不能用筷子,而用匙羹吃。在羹裡有菜的時候,才動用筷子——撈夾,即所謂『羹之有菜者用。其無菜者不用』。如何用筷子,可謂規矩多多。
現在不時能看到的兩人用四隻筷子同時夾菜,這在古代是不允許的。古人認為這種動作叫『截筷』,與收納骨灰時的動作相似,不吉利。古人吃飯時還忌讓人停下筷子,『停筷』是針對死人的。人死後會在棺前放最後一碗『飯』,並將一雙筷子直插飯上叫『供筷』,這樣才停下筷子。因為這種忌諱,吃飯時是不能將筷子插在飯上的。
在正式場合,連筷子的擺放都要注意。如筷子橫放在碗或碟子上,表示『酒醉飯飽,不再進食,諸位慢用』。而在湘西一些地方,如果表示不再就食,則將筷子十字交叉,放在碗上,表示『實在吃不下去了』。還有的地方,如果將筷子放在碗的左邊,即表示已經吃飽。
這種民間用筷禮節,一般在熟人、平輩中間使用,不同身份、輩分之間要慎用,如晚輩不能在長輩『橫筷』之前放下筷子。明初,一位名叫唐肅的大才子,萬分榮幸地被明太祖朱元璋叫來『侍膳』,但因『拱箸』,即擺放橫筷而遭朱元璋嚴厲懲處。明人徐禎卿筆記《翦勝野聞》中記述了此掌故:『(唐肅)食訖,拱箸致恭為禮。帝問曰:此何禮也?肅對曰:臣少習俗禮。帝怒曰:俗禮可施之天子乎?』結果,本因『失朝坐免官』的唐肅被定罪『大不敬』,罰到朱元璋老家濠州守城去,即所謂『罪坐不敬,謫戍濠州』一說。


歸納起來,民間關於筷子的禁忌有十多項:忌『三長兩短』,兩只筷子要長短一樣;忌『仙人指路』,使用筷子時食指單獨伸出不好,老北京稱之為『罵大街』;忌『品箸留聲』,不要將筷子在嘴裡來回嘬;忌『擊盞敲盅』,乞丐討飯才會這樣;忌『迷箸刨墳』,用筷子在盤裡翻來翻去;忌『淚箸遺球』,夾菜時把汁滴在桌上或其他菜裡;忌『乾坤顛倒』,兩只筷子大小頭顛倒;忌『定海神針』,將一隻筷子插在盤里菜中間;忌『當眾上香』,把筷子插在飯裡送給同桌……。

[b]結婚陪嫁筷子有何說法?[/b]
民間流行吉語 『筷子快子,快快生子』
在不同場合用不同顏色的筷子,如喜事用紅筷子,而喪事忌諱,要用白筷子,表示對死者的尊敬。一雙筷子要同一色,如果用雜色筷,預示家庭不和。
筷子在古人的婚姻生活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包括北京在內,過去女孩子出嫁時,在給女兒的嫁妝中,總少不了筷子。這種風俗,一般認為出現於宋代,當時男女雙方家長議定孩子的婚事後,女方父母一般都送盛水的壇子一對,內放活金魚四尾,並附上筷子兩雙。其寓意是:金魚,諧音『金餘』,祝願一對新人錢多多;水的意思是,嫁出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筷子則有兩種含義,一是祈子,取民間吉利語『筷子快子,快快生子』。在廣東潮汕地區,至今仍有新郎新娘入洞房時要喝桂圓湯的風俗,但吃桂圓不用湯匙,要用紅筷子,意思是『快生貴子』。
另外,結婚陪嫁筷子還有希望小夫妻以後成雙成對,永不分離之意。在陝北農村,男方迎親時必帶一只內裝米的寶瓶,到了女方家後,由新娘的父親把寶瓶裡的米炒熟,用香和艾草把口封住,此舉表示『相愛』。再取出一雙紅筷子,用紅頭繩拴在瓶口上,遞給女兒,並對女兒女婿說:『你們要像筷子一樣成雙作對,永不分開,「快快」活活過日子。』

[b]銀筷子為何備受古人青睞?[/b]
《本草綱目》記載
『用銀器飲食,遇毒則變黑』
筷子主要是用竹子和木材做的,但也不乏各種高檔、珍貴材料做筷子。如『象牙筷子』,在上古商代時即已使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有『紂為象箸,而箕子唏』一說。
從考古出土來看,除了竹木筷外,還有獸骨筷、玉石筷、金屬筷,其中以金屬筷子為多,如金筷、銀筷、銅筷、鐵筷、鉛筷等。犀角筷、銀筷被古人賦予驗測食品安全的功能。較早出現筷子驗毒說法見於《飛燕外傳》,此書記述漢成帝劉驁與皇後趙飛燕淫亂之事,舊本題漢伶元撰,其中有『文犀闢毒箸二雙』的文字。
所謂『文犀闢毒箸』,即是用犀牛角做成的筷子。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犀』條有這樣的記載,『犀角,犀之精靈所聚,足陽明藥也』,所以『犀角能解一切諸毒』。
犀角是一味中藥,但用之做成的筷子能『闢毒』也許並不靠譜,銀筷子被常用倒是事實。古人認為『銀能驗毒』,宋代法醫名著《洗冤集錄》中,便有用『銀針驗屍』的做法。明清時期人們尤其相信銀筷子驗毒靈驗一說,《本草綱目》『生銀』條稱,『今人用銀器飲食,遇毒則變黑;中毒死者,亦以銀物試探之。』


銀驗毒在明清時期的生活中確實存在,《紅樓夢》第四十回裡,鳳姐吃飯時便對鄉下來的劉姥姥說,『菜裡若有毒,這銀子下去了就試得出來……,』
可能正是因為這一點,銀筷子更為古人青睞。不過,在清朝御膳房,給皇帝供食時所用的驗毒工具不再是銀筷子,而改用『銀板』,或直接用銀盤盛裝。

[b]筷子的迷信說法有何依據?[/b]
《太平御覽》引《相書》曰
『五指用箸,大富貴也』
筷子在古人眼裡並非僅僅是食具,古人還認為筷子有神性,常通過筷子來觀察和分析人生和未來。《太平御覽》引《相書》上的說法,稱『人,三指用箸者,自如;四指用箸,貴;五指用箸,大富貴也。』顯然,這種說法是無稽之談,因為一般人使用筷子大都是五指聯動的。
實際上,筷子在古代常被當成占卜工具,叫『箸卜』。唐末五代時的南唐每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便流行箸卜,宋初徐鉉《稽神錄》中即記錄了這一說法:『會正月望夜,時俗取飯箕衣之,衣服插箸為觜,使畫盤粉以卜。』
箸卜過去在嶺南等地很流行。唐人鄭熊《番禺雜記》中稱,『嶺表占卜甚多,鼠卜、箸卜、牛卜、骨卜、田螺卜、雞卵卜、蔑竹卜,俗鬼故也。』在古代廣東人眼裡,不只筷子,其他什麼物什都能成占卜工具。
過去在浙江寧波、江蘇高郵等許多地方,婦女有『請簸箕姑娘』的風俗,也是一種『箸卜』,其方法是這樣:用簸箕兜縐紗,插一只筷子,兩個小姑娘抬著,可以卜問命運,以筷點桌,得雙數就是吉兆。
在筷子的占卜系統中,『請筷子神』最為簡單,所以在民間極為流行:用三四只筷子,蘸濕,使並立於水碗中或灶上。立箸過程中,口中不停地念叨不同神靈的名字,筷子立定時所念叨的神,就是『值班神』,要禮敬之,祈求其庇護。實際上,這種箸占無異於筷子遊戲,不必當真。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